隨時隨地、想動就動!

在108學年度計畫中特別結合四年一度的國際體育盛事──東京奧運的議題,希望透過各種運動項目及運動員的故事介紹,提升大家對運動的興趣,鼓勵同學嘗試多元的運動項目,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運動,進而能養成規律運動及紓壓習慣!

不限運動項目、活動場所、參與人數,不論何時何地,都有適合的運動等著你動起來喔!

奧運原來是這樣來的……

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於古希臘,是一種運動和宗教性的慶典,因舉辦地點位於奧林匹克而得名。

古代奧運會從西元前776年開始,每四年舉辦一次,但到了西元391年,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皇帝宣布禁止異教徒崇拜,以膜拜宙斯為祭典的奧運會也因此結束。

直到西元1896年,透過法國人顧拜旦的推動,奧運才終於復興,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希臘雅典正式舉行,參與的範圍也擴大至全球。由顧拜旦所設計的奧林匹克五環,象徵了五大洲的團結,全世界的運動員以公正、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。

古代奧運的比賽項目包括了五項全能:跑步、鐵餅、跳遠、擲標槍和摔角;其他還有拳擊、搏擊、賽馬、戰車賽、騾車賽等。而現代奧運的比賽項目除了有古老的運動,像是體操、田徑之外,也有許多新的項目不斷加入,像是沙灘排球、七人制橄欖球等。但根據最新規定,每屆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不可多於28個。

我們將針對本次奧運臺灣選手出賽的項目進行介紹說明,希望大家透過這些選手的故事,了解運動對身心的益處,以及維持運動習慣的重要性!

動起來,讓你身心都舒暢!

奧運運動項目介紹

「羽球」是什麼?
羽球是一種隔網的球類運動,比賽時雙方持拍將球互擊過網至對方場區,保持球不落地的一種跑跳揮拍擊球的激烈運動。

「羽球」運動的由來……
羽球運動是由早期的毽球(Shuttlecock)遊戲逐漸演變而來。而現代羽球運動起源於 19 世紀前後,首次正式競賽的歷史紀錄,是在 1873 年於格洛斯特夏郡 (Gloucestershire) 畢佛特公爵 (Duck of Beaufort) 的伯明頓 (Badminton) 山莊舉行,由於天候太差不能在戶外活動,比賽使用的羽球用香檳酒瓶蓋的軟木塞插上羽毛作成,場地則呈葫蘆狀,1901 年修改為長方形,在中間拉一根繩代替網子,比賽有人數及分數限制,這是羽球競賽的最初進行模式,由於有制定規則,因此可視為現代羽球運動模式的雛型。此後這項新運動便以伯明頓山莊命名,即「Badminton」,譯名以「羽球」稱之。

1992 年起,「羽球」正式成為奧運項目之一
羽球運動經過百年的去蕪存菁,而形成具有正式競賽規則、有制度的現代羽球運動。依據參與的人數及性別,可以分為女子單打、男子單打、女子雙打、男子雙打與混合雙打等 5 個項目。羽球自 1992 年起,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。

文字引用自教育部體育署體育運動大辭典
http://sportspedia.perdc.ntnu.edu.tw/

1

周天成用十連敗磨出理念 「態度」成比賽關鍵

臺灣羽球一哥周天成,2018 年於雅加達巨港亞洲運動會拿下羽球比賽的男單銀牌,創下臺灣選手最佳成績,也曾經在 2016 年里約奧運拿下羽球男子單打前八強、成績(並列)第五,以及 2016 年、2017 年臺北羽球公開賽男子單打冠軍,是目前臺灣羽球界男子單打的第一把手。

在臺灣,羽球非職業運動,周天成也並非出身運動世家,資源要靠雙手爭取,一路上他靠著天份、努力、貴人相助,一路打進奧運。9 歲就走上專業之路,球齡已屆 20 年的他,許多想法比同齡者成熟。

國小三年級就立志拿奧運金牌

周天成的天份是 5 歲與家人打羽球時發現的,他覺得打羽球很有成就感,而且身邊的大人都打不過他,於是國小三年級時加入臺北市雙蓮國小的專業羽球隊;也在那一年,小小的他立志要拿奧運金牌。後來,他參加全國比賽,從國小一路打到高中,最後拿到全國冠軍,並在高中時出國比賽,在大學二年級時成為國手。

大部分的臺灣人從小都在拚讀書,他只拚羽球,雖然這是很小的領域,但他只要在這一塊做到最好就好。他認為父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,讓孩子多嘗試,找到天分,「或許這小孩想當 Youtuber,或許在身體裡有個舞蹈的靈魂,但你把它限制住了,就讓它困在裡面,不能發揮了。」周天成的父母對他的選擇從來沒有反對,而他對自己的志向也一直很努力,這讓他更堅信「要相信自己內在的聲音,不必管別人說什麼。」

1 2

不認真,乾脆不要做!

周天成從小就非常認真且渴望勝利,輸了球還會把自己關在房間反省,連過年期間都不錯過練習。周天成解釋,「如果那天都沒練習,會覺得那天沒進步。」他說,同樣一件事要重複很多次才做好,不如一次認真地完成它。所以,一定要想清楚目標,然後認真地達成。

曾有位國小羽球選手告訴他,「畢業後我就不打了。」周天成聽了回說:「那倒不如現在就不要打!不要浪費時間,開始唸書吧!」
周天成不會告訴後進「打羽球有多好」,而是站在中立的立場提醒:「不論做什麼,定位都要清楚,朝目標努力才可能成功。」

1 2 3

十連敗低潮 
反而開啟「智慧的態度」

也許是很早就投入羽球競賽,周天成的低潮來得特別早。從 2012 年到 2014 年,狀態不太穩定,甚至在 2014 年發生了「十連敗」。當時出國比賽八次,包括三場團體賽、七場個人賽,卻連續十場都輸。這對一個「羽球就是一切」、每天要練 6 小時的人來說,挫敗感可想而知。

那年,不論怎麼固執苦練,卻怎麼打都輸,他自嘲「連跟女生打都輸」、「連睡覺做夢都在揮拍」,更可怕的是「找不到原因」讓瓶頸期更迷惘。
在迷惘中,物理治療師引介他走入教會,主耶穌成為他心靈的依託。同一時期,物理治療師也開始運用復健原理,提升他的肢體協調力,找到更有效率的用力方式,改掉他以前用蠻力硬跑硬殺的習慣。

後來,周天成終於在 2014 年的法國羽球超級賽這場重要戰役中,一舉奪得冠軍,不但漂亮地終結十連敗,並開啟了後來十四連勝的佳績,也創下臺灣男單選手中,唯一在超級賽奪得冠軍的紀錄。自此,信心回來了,但過去執著輸贏的心、僵固的運動模式並未回來。新的周天成身心更平衡,所以更強大。

影響羽球賽成敗的因素很多,羽球雖然人人會打,但到了國際賽事的程度,球的準度、穩定度等技巧層面的問題,並不是決勝負的差異點;更重要的是「身心協調的素質」,也就是良好的「態度」;但「態度」需要長期內化與身心成長才能形成,並非一蹴可及。

1 2 3 4

不做「最好」,只做「更好」
調整心態再出發,專注打好每一球

回顧十連敗,周天成認為當時一心求勝、希望贏得獎金,不自覺身體緊繃,結果限制了能力的發揮。他說:「以前什麼都想做到最好,後來發現這想法不太健康,因為不可能有完美的人。」如今周天成看待「勝、敗」不再是二元對立,他把成敗交給上帝,深知人能掌握的只是「態度」!

現在的周天成,每次比賽都期許自己「更好」,而非「最好」。他也覺得現在的狀態「更好、更進步」了。好勝的周天成雖曾經歷十連敗低潮,但也因禍得福,掌握了正確的心態。如今調整好心態的周天成,對勝負更坦然,認真的他也為接下來訂了新的目標!展望未來,周天成表示還要再打 10 年,才考慮退休!

文章引用自大家健康
https://healthforall.com.tw/?action=article_in&id=3954

「攀岩運動」從何而來?
攀登運動起源於 19 世紀的歐洲登山活動,一直到了 1970 年代,才逐漸發展成一項獨立的運動項目。

「攀岩運動」比賽如何進行?
攀岩運動的場地設置在不受天候影響的室內攀岩空間裡,是一種室內競賽。選手要在官方設置的人工岩牆上,進行速度賽、抱石賽和難度賽等三種比賽項目。

  • 「速度賽」:一或兩條路線中,越快完成的選手贏得比賽。主要考驗選手的爆發力、協調性與抗壓性。
  • 「抱石賽」:比賽中設有多條路線,每條路線設有指定的攀登時間,選手在時間內不限次數進行攀登。在選手完成全部攀登路線後,以綜合表現來評比最後的分數。
  • 「難度賽」:賽前選手有數分鐘觀察路線,觀察完需回到準備區,不能觀看其他參賽者比賽過程。選手跟次序輪流出場,每人只有一次機會,成績以限時內攀爬最高位置量度。

部分文字引用自台灣攀岩資料庫
http://www.climbing.org/

1

攀岩國手李虹瑩的攀登哲學-
克服問題,而不是逃避

獨身一人執著努力
為後進開闢可依循的道路

2018 年雅加達亞運首次新增運動「攀登」項目,強調思考策略以及運用全身去完成的運動方式,讓不少人耳目一新,也使得室內抱石慢慢成為國人喜愛的休閒運動之一。畢業於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的李虹瑩,是該屆賽會我國唯一取得參賽資格的女子選手,在日、韓等強國選手夾殺下,她依然挺進最後的六強決賽,寫下臺灣在該運動項目的里程碑。雖然最後無緣奪牌,但她隻身一人、沒有團隊幫助,自己找贊助去參加比賽和訓練的「半業餘」方式能獲取此成績,已獲得許多國外選手的尊敬。

李虹瑩對於攀岩的執著和努力,讓她爭取到 2019 奧運年度培訓計畫,現在她不僅有一名物理治療師隨行,也暫時不用擔心經費問題。考慮到攀登在我國是冷門運動,李虹瑩不但為自己爭取到了挑戰奧運的機會,也為接下來有志從事這個項目的選手,開啟了一條可以依循的道路。

1 2

全臺第一位攀岩國手
責任感是進步的動力

李虹瑩國中開始喜歡運動,過去在高中時練的是跆拳道,平時也喜歡打籃球,不過在 2004 年上大學時參加社團,卻開啟了她精彩的攀岩生涯,一爬就是 15 年。2006 年她在高雄亞錦賽和日本「抱石女王」野口啓代以及南韓先鋒賽高手「蜘蛛女」金滋仁同場競技,不但讓她見識到攀岩運動的廣闊可能,也成為一個鞭策自己不斷往前的動力。

如今外傳野口啓代和金滋仁可能會在東京奧運後退役,事實上外界不少人也將本屆比賽看成一個分野。不過,已經 34 歲的李虹瑩並沒有打算和「同梯」們一起停下腳步。她笑說:「我是為自己而爬,就算沒有奧運,也會繼續爬下去。」

為何如此堅持?李虹瑩眼神堅定地說:「成為職業運動員是我中學開始的志願,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,當然要把握!」畢竟以前要擔心經費,不知道自己未來還能不能爬,現在沒有這個顧慮,當然要爬到滿足為止。

「因為是第一個,所以會覺得自己是這項運動在臺灣的先驅者,每走一步都有相當特別的意義,這也是驅使我往前的動力。」李虹瑩說道,「我如果獲得更多關注,就能讓大家更看到這項運動,對於推廣也有幫助,也算是一種責任感。」

1 2 3

經驗能激發解決問題的智慧
同時帶來堅持下去的樂觀態度

2015 年時,李虹瑩曾因被落石擊中頭部,而休養了很長一段時間;在那之後,也曾因腳踝受傷,影響到攀爬時的出力。傷病和低潮對她來說一點都不陌生。「受傷的低潮是最難受的,因為不是不想做好,而是能力受到影響,心有餘而力不足。」受訪時,李虹瑩很有感觸的說,她認為比起傷病影響身體活動,對於心理上的打擊才是更大的,在漫長的復健歷程後,面對的是長時間沒有比賽的狀態下滑,這滋味相當不好受。

而她也體認到,「這時自怨自哀也沒用,應該要轉換想法,比方說某個部位受傷了,其實還可以練其他的東西。等身體狀況越來越好,就能做越多的練習,盡量讓自己的狀態不要掉下來。要想辦法找突破點。」另外,還要自我鼓勵,不要忘記當初為何而堅持下去的。對李虹瑩來說,能一直攀岩是快樂的,也是這一份動力讓她能關關難過,關關過。

1 2 3 4

2020亞錦賽是爭取
東京奧運最後的機會

本次奧運如同上次亞運一樣,分為速度、抱石和先鋒賽,先鋒賽類似於難度賽,以選手在一條路線中完成的程度作為打分依據;至於難度賽,則是以爆發力作為優劣定奪,以選手攀爬完一條路線的時間來衡量成績;至於抱石賽,則是有多條路線,選手全部完成後,以綜合表現來評比最後的分數。

「抱石和速度是我的主項,尤其是速度一定要再快一些。」李虹瑩表示,自己去年錯失在世錦賽拿到奧運門票的機會,2020 年 4 月底的亞錦賽將是最後機會。為此她放棄春節和家人團圓的機會,提前前往日本訓練。而她也將用更成熟的心智,試圖邁向職業生涯的另一個高峰。「奧運算是蠻大的一個目標,很期待在此能達到什麼樣的成績。畢竟自己花了很長時間訓練,也想看看我到底能到什麼樣的程度!」

採訪整理/林建煌 圖/李虹瑩提供

「射擊運動」是什麼?
射擊運動是考驗個人槍械使用能力和技巧的各種競技和休閒運動,過程中必須用各種不同姿勢對著定置、轉動、移動或飛行中的標靶進行發射。射擊是現代奧運會最著名的比賽項目之一,也是西方民間歷史悠久的一種傳統運動。

「射擊運動」從何而來?
槍枝出現後不久,德國人便於十三世紀成立史上首家射擊俱樂部。十五世紀時,瑞士曾舉行射擊火繩的比賽,讓射擊除了原先的狩獵、作戰等原有用途外,也逐漸發展為一種運動項目。

1896 年首屆現代奧運就將射擊列為奧運項目,國際奧委會在歷史上曾多次對奧運會射擊比賽的項目進行調整。1970 年代末期,奧運射擊比賽的項目基本固定為四大類:步槍比賽、手槍比賽、飛靶比賽、移動靶比賽。其後國際射聯仍持續對奧運射擊項目作出眾多改革。

部分文字引用自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
https://www.tpenoc.net/

1

每次比賽都是重新出發
射擊選手吳佳穎轉換心態再戰奧運

還記得 2011 年深圳世大運上,因為一張長髮大眼的甜美證件照而被人封為「最美證件妹」的台灣射擊國手吳佳穎嗎?

2013 年她在天津東亞運 10 公尺空氣手槍團體賽摘銀,拿到自己生涯大賽的首面獎牌。隔年則分別在世錦賽和亞運會得到銅牌和銀牌,成為我國第一個取得里約奧運參賽資格的選手。雖然之後一度遇到低潮而沉寂一段時間,不過在 2019 年的世界盃射擊賽印度站中,她再次展現神射風采、以 238.4 分搶下銀牌,成為中華隊在射擊項目上第 2 位拿到東京奧運門票的好手。

1 2

「專心」─心思只放在一件事
成功兼顧課業與比賽

雖然成名很早,不過吳佳穎一開始從事的運動並非射擊,而是跆拳道。僅有 155 公分的她,身材嬌小,自認和其他選手對打較無優勢,加上身處南部,資源比起北部選手較為匱乏,因此在高一時決定轉換跑道,嘗試改練射擊運動,沒想到一試就上手。

吳佳穎表示自己本來想念警察大學,「但警大的入選門檻是女生身高要 160。」後來她選擇念國立體育大學,也在那裡第一次進行射擊正規訓練,2011 年首次在國際賽上登場。職業生涯大半都和學生身分重疊的她,成績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,多次在國際賽場上為中華隊爭光,另外也順利考上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碩士班,並且在去年七月底完成了學業。

如何在選手和學生的身分中轉換?吳佳穎認為關鍵是「專心」,每次只將心思放在一件事上,才不會「事倍功半」、影響效率。「就像你去看電影,當然就是好好享受影片,而不是邊看、心裡卻想著其他事。」不過,她也坦言,同時要扮演好兩種角色比較辛苦一些,「不喜歡在準備比賽、壓力那麼大的時候,又有另外一件事要去擔心。」因此在 2018 年雅加達亞運後,她就下定決心盡快完成學業,也如願畢業。卸下學生身分後,吳佳穎能更專注在衝刺奧運上。

1 2 3

不去想上一次的表現
把心力放在下次舉槍之時

上一屆奧運由於不適應教練的風格及龐大的壓力,吳佳穎表現失常,淚灑賽場;之後在前年亞運又未能入選 10 公尺空氣手槍的代表隊,只能參加並非專攻的 25 公尺手槍項目,最終在預賽只射出573分的成績,以第 17 名的成績遭到淘汰。兩次大賽的慘痛失利,讓她陷入生涯最大低潮。

歸結過去的經驗,吳佳穎認為必須轉換心態,不讓得失心影響表現,希望能把平時訓練的水準發揮出來。「4年前給自己很大的壓力,反而沒有達到期許,所以對自己很失望,流下傷心的淚水;這一次不想設定太大的目標,只希望表現出該有的水準,在東京流下開心的淚水。」

她體悟到,每一場比賽都是重新的開始,「就像是每一次的段考,不管成績如何,都是給自己的一次考核。結束了,還是要繼續往前、重新出發。」她不再去想上一次表現如何,而是把心力放在下次舉槍之時。

1 2 3 4

做美甲紓解壓力

此外,吳佳穎也找到一個心靈寄託來放鬆壓力,就是去做美甲。談起這個特別的休閒,她笑說自己沒有很專業,就只是買了一台光療機,還有幾瓶自己喜歡的顏色,「我不喜歡弄得很奢華,能讓指甲穿衣服就好了。」

為什麼偏愛美甲?吳佳穎說作為射擊選手,手常會被鏡頭捕捉,也讓她有機會展示自己精心完成的「作品」,別具巧思挑選的色彩被大家看到,也會很開心。

放眼奧運,挑戰生涯大滿貫

投入射擊運動已超過十載,吳佳穎最感到驕傲的是自己在東亞運、世大運和亞運等賽事都拿到了獎牌,現在只差參加東京奧運就能完成「大滿貫」,她也希望這次能在東京完成生涯里程碑。

為了奧運,如今訓練重心放在體能、抗壓性和適應能力的加強上。吳佳穎透漏現在更多時候,自己會「空舉」槍枝而不射擊,以此來練基本功。「因為有射擊就容易在意成績,我希望先練好動作。在接近比賽時,再逐步增加實彈射擊的練習量。」

從「證件妹」到「證件姐」,吳佳穎背負了許多外界的期待,不過她甘之如飴,也感謝這個名號讓自己獲得關注。明年的東京奧運,她也期許自己能射下好成績,不辜負所有人的支持。

文、攝影/林建煌

「拳擊」是什麼?
拳擊是由兩名選手手戴拳套,遵循比賽規則,互相用拳頭進行攻擊和防禦的運動。

奧運會剛將拳擊比賽列為正式項目時,由於競賽規則並不完善,故規則多參考當時職業拳擊比賽規則,比賽級別也與職業拳擊賽相同,以七個級別劃分,國際業餘拳擊總會( AIBA )根據世界形勢的轉變,不斷更新奧運會中拳擊比賽的級別與規則,至 2004 年,奧運會中的拳擊比賽級別增至 11 個。

※體重級別或重量級別,是指在體育比賽中依參賽者體重劃分不同組別進行比賽的規則,其目的是為了抵消體重的優勢,使比賽更公平。

「拳擊運動」的由來
拳擊運動的起源,最早見於西元前40世紀的埃及,且在古代奧運中,拳擊比賽就已經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之一,但 1896 年第一屆奧運會因希臘君王認為拳擊太過暴力,未將拳擊比賽列為比賽項目,直到 1904 年第三屆奧運會才將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,但第五屆奧運會因瑞典法律禁止拳擊運動,拳擊比賽又因此消失在奧運會項目中,直到 1920 年拳擊比賽才又出現在奧運比賽項目中,並一直維持到現在。

文字引用自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https://www.tpenoc.net/

1

刻上國家的圖騰
拳擊國手黃筱雯為所愛的人揮拳而戰

「要當一個優秀的選手,就必須沉得住氣,要相信自己,肯定自己!」這是拳擊啟蒙教練劉宗泰在 2017 年亞錦賽四強戰前一晚告訴拳擊國手黃筱雯的話,她仍謹記在心。遇到過不去的瓶頸時,這句話一直支撐著自己往前邁進。

去年在世錦賽 54 公斤量級擊敗法國好手 Caroline Cruveillier 奪金,今年初又在亞洲及大洋洲區拳擊資格賽的 51 公斤量級順利拿到東京奧運參賽門票。再次前往奧運叩關的她,更加成熟,也更有動力,並帶著感恩的心,希望能為國爭光、為教練圓夢。

1 2

本有籃球夢
陰錯陽差成為拳擊少女

目前就讀輔大體育系的黃筱雯,外型甜美、身材纖瘦,看起來不像是在拳擊場上大殺四方的冠軍。她表示,過去就讀蘭州國中報考體育班時,有拳擊、籃球跟游泳三個項目可選擇,自己一開始選了籃球,但劉教練問他想不想來學拳擊,才意外地接觸了這個項目。

「決定要繼續往拳擊發展的時間是高二升高三那年,當時臺灣舉辦 2015 年世界青年女子拳擊錦標賽,我得到亞軍;之後又陸續取得國手資格,參加各個國際賽事,這才下定決心繼續往這條路發展。」

接觸拳擊前,黃筱雯熱愛各種運動,她回憶小學時常參加校內的體育活動,喜歡打球,也喜歡跑步,自己也覺得多動有益身體健康,現在想起來,也算是拳擊運動員生涯的啟蒙吧!

1 2 3

迷上了裁判把勝利者的手舉起來的那一刻

問她為何喜歡拳擊?黃筱雯說,自己迷上了裁判把勝利者的手舉起來的那一刻,真的非常有成就感,「會覺得那是裁判對自己表現的肯定」。

不過,擂臺上競爭殘酷且激烈,黃筱雯也曾因壓力過大而想要放棄。剛升上高一時的首場比賽,以一分之差落敗,當時她受到很大的打擊,陷入嚴重的低潮。她開始逃避練習,甚至翹掉教練替自己報名的比賽,一度想要放棄練拳擊。「當時高中的教練很頭痛,卻也拿我沒辦法,還好我的啟蒙教練(劉宗泰)那時候強硬的要我繼續訓練,並且堅定地跟我說要參加這一次的國手選拔,我才慢慢從那次的失敗中恢復。」也在那年順利選上了 2013 年青少女國手,拳擊生涯得以延續。

克服技術和心理弱點
世錦賽加冕拳后

身高 177 公分,加上修長的雙臂,人高手長的黃筱雯在目前的量級中,只要運用好刺拳和控制距離的退打,不讓對手糾纏近身,可說是相當吃香。但她也明白自己的缺點,在於比賽時容易緊張,另外,在碰上被動型的選手時也不太擅長應付。

所幸她慢慢培養出一個自我放鬆的方式,「壓力大時,我喜歡獨處,不太喜歡跟人交談,常利用聽歌或和知心姐妹聊天的方式去放鬆和調適。雖然一個人往往想得更多,但有時只有自己知道怎麼克服當下的困境。」

之前亞錦賽和亞運,黃筱雯離金牌都只差一步,因傷飲恨後,和教練特別制定了一份加強速度、耐力和肌耐力的菜單,同時也針對對手的型態做模擬訓練,最終讓她在世錦賽上一路過關斬將,一舉奪冠。

1 2 3 4

帶著國人的期望和教練的夢想
奮力一擊

上一屆奧運資格賽首輪就被淘汰,那時黃筱雯對奧運還沒有太多憧憬和嚮往,四年過去了,她再次取得奧運門票,更有企圖心了。「這次更希望取得門票後,自己能夠站上奧運獎臺領獎。」了解到自己背負的期待,以及對國家的熱愛,黃筱雯在左臂刺上小小的臺灣圖案,在勝利時她會指著這裡,告訴大家自己來自何方。

談到持續努力的原因,黃筱雯說,就是想幫劉宗泰教練完成一個夢想。「印象很深,在國中時,教練常和我們聊天,他說自己在選手生涯沒能代表國家出國比賽,因此他想帶出一個亞奧運國手。」黃筱雯表示,「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夠一步一步完成教練的夢想,這也是我一直堅持努力的原因。」

當然,前進東京奧運,對她的生涯也有深刻意義。「拳擊對我來說,已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吧,它讓我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,而自己也很努力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。」

採訪/林建煌 圖/黃筱雯提供

「游泳」是什麼?
游泳是在水中靠浮力,借自身肢體的動作在水中運動前進的運動和技能。游泳運動可分為競技游泳和實用游泳(在日常生活、水上作業或軍事活動中具有實際運用價值的游泳姿式),競技游泳是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的第二大項目,包括:蝶式、仰式、蛙式、自由式,四種泳姿的競速項目,以及花樣游泳(水上芭蕾)等。

「游泳」運動的由來
早期的游泳活動,多被視為貴族的子女教育及士兵訓練的一個重要部份,公元前 25 世紀古埃及已有類似游泳的活動,古羅馬人興建巨大浴池,游泳成為上流社會人士社交活動。 18 世紀末,工人游泳的機會增多,游泳開始成為一種普通運動。

競技游泳源於 19 世紀中期的英國及澳洲,1837 年英國游泳協會成立,開創近代游泳競賽的歷史。1869 年英國業餘游泳總會成立,是世界第一個國家游泳總會。二十世紀初,世界各國的游泳比賽開始普及,1894 年 6 月 16 日,在巴黎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時,游泳被列為 1896 年奧運會的項目之一。

文字引用自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https://www.tpenoc.net/

1

游泳國手王冠閎追隨恩師腳步
力拚奧運及亞運臺灣史上最佳成績

「改變有時候不是一個世代的事。」游泳是奧運的指標性運動之一,但臺灣選手長期在國際賽的成績並不突出,因此難以在國人心中喚起共鳴。不過,因新冠肺炎延到明年舉辦的東京奧運卻有些不同,兩位年輕好手王星皓、王冠閎陸續搶下奧運門票,讓人看到未來的希望。而目前還是高中生的王冠閎,更是在去年一舉橫掃國內多項紀錄,被看好有進入奧運決賽的實力。

相較於大器晚成的王星皓,王冠閎可說是我國天才型泳將的代表,他最早開始游泳是在小三那年,後來被夏令營教練發掘,並推薦招攬進游泳校隊。指導過的教練都誇他水性好、悟性強,是難得的游泳天才。升上高中後,他追隨哥哥李冠成的腳步前往建國中學就讀,兩人在他高一那年聯手在全中運橫掃所有自由式、蝶式的個人項目金牌,兄弟倆還幫助學校在 3 項接力賽事奪冠,一起拿下了 11 面金牌,就此成為臺灣泳壇最受矚目的明日之星。

1 2

和年齡不相襯的成熟
要求自己每天都達到最好的標準

教過這兩兄弟的黃智勇教練認為,「哥哥冠成條件很好,不過他很有想法,大學想要換個方向,不想只走體育相關科系,也希望能在這裡學到一些高中學不到的,比方說和爸爸一樣去學商。而冠閎則是公認的水性很好,後天也很努力,很難得能遇到這樣的選手,所以他更有潛力去挑戰國際級的賽事。」

王冠閎沒有辜負教練及外界的期待,2018 年在亞洲運動會蝶式 200 米進入決賽,獲得第七名。同年又代表我國參加夏季青年奧運,並在蝶式 200 米獲得第四名,讓他有了一個響亮的外號——「建中蝶王」。

王冠閎年紀輕輕就獲得這樣的成績並非偶然,除了自身的天賦外,每天細心指導他進步的教練黃智勇,本身就是前奧運國手,能找到選手自身的優點,並且透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他們成長茁壯。

王冠閎的身材並不高大,但肌肉彈性極佳,不過,比起體能天賦,黃智勇認為他的好勝心及渴望持續進步的特點,才是難能可貴之處。「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,心智也越來越成熟,知道自己該做什麼、不該做什麼。」聽到教練的讚美,王冠閎有些靦腆的說,「經驗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,所以要平時就做好準備。」他透露自己練習時都會訂一些小目標,逼迫自己每天達到最好的標準。

1 2 3

曾要求太高陷低潮
突破心理難關後,「泳」破全國紀錄

不過,有時候對自己要求太高,也會適得其反。2019 年初他身上有傷,加上對自己期望太高,因此在壓力之下未能游出理想成績,上半年的表現不如預期。「後來教練和我溝通,要我在比賽中不要多想。其實,那時自己想要衝 A 標、想要達到秒數,所以心理壓力太大。後來放輕鬆去游,不再執著,反而游出好成績。」

在突破心理難關後,王冠閎透過半年紮實的訓練,讓自己的實力突飛猛進,在 2019 年的世界青少年游泳錦標賽上,他以 1 分 56 秒 48 達到 200 公尺蝶式奧運 A 標,也打破許志傑高懸長達 10 年的全國紀錄,提前收下東奧門票。接著在 10 月全運會決賽又繳出 1 分 55 秒 72 的成績奪金,把自己的紀錄又往上提高了 0.7 秒,達到世界排名第 15。

1 2 3 4

師徒同心
攜手挑戰臺灣泳將在奧運新猷

順利搶下奧運資格,王冠閎表示,自己有如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,他認為第一次參加奧運就是磨經驗,不給自己設太大目標,比不好就回來再檢討。

不過,教練卻對王冠閎有著更深的期許。其實教練黃智勇心裡有一個宏願,希望愛徒能達成。「我參加過兩屆奧運,但那時臺灣離奪牌的目標還很遠,要進前8或是進決賽都很困難,基本上是抱著朝聖的心態前去。但冠閎跟我們不一樣,他有更大的目標在。另外,冠閎也是大賽型的選手,更多的壓力,我想會讓他更有動力。」

黃智勇希望王冠閎把目標放在下一屆的亞運,「這感覺真的很特別,參加奧運是運動員最終的目標,我自己達到了,也希望冠閎能像我一樣在下一屆的亞運拿到獎牌。因為上一面臺灣拿到的游泳獎牌是在 1998 年,是我拿到的。至今已經 22 年了,希望他在 2022 年的亞運挑戰一下,這樣就太棒了。我想這就是我們師徒目前的夢想!」

採訪/林建煌 圖/王冠閎提供

「射擊運動」是什麼?
射擊運動是考驗個人槍械使用能力和技巧的各種競技和休閒運動,過程中必須用各種不同姿勢對著定置、轉動、移動或飛行中的標靶進行發射。射擊是現代奧運會最著名的比賽項目之一,也是西方民間歷史悠久的一種傳統運動。

奧運「不定向飛靶」比賽規則
每一局 25 個泥盤 50 發子彈,使用散彈7號半子彈,射手兩腳應立於射擊臺界限以內。不定向飛靶共有五個靶位,每位射手在每個靶位上一定得重覆走上五回,合計 25 次。

射手會面對十五組靶機,靶機離靶位距離是 15 公尺,會將泥盤以不同的角度拋出,靶射出後飛行合計 76 公尺。靶機由程式控制,會讓每位射手平均射擊,左邊十發、右邊十發、中間五發。

每一個靶位裝填兩發子彈,射手報「好」後,每一飛靶泥盤會在0〜3秒鐘內從兩個飛靶房中同時發射,射手須用 2 發子彈內將泥盤擊中。

文字引用自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https://www.tpenoc.net/

1

從夜市射擊王變奧運國手
楊昆弼培養抗壓力讓子彈飛

「射擊其實是自己和自己比賽的一種項目,就是以一種比較放鬆、快樂的心情去比賽,沒有給自己設定一定要拿牌。」21 歲的楊昆弼,來自彰化縣二水鄉,目前是全國、亞洲以及世界的不定飛靶射擊紀錄保持人。

楊昆弼在 2018 年雅加達亞運男子不定向飛靶項目,以平亞洲、世界紀錄的 48 分奪下金牌,還和學姊林怡君混合團體賽以破紀錄的 146 分晉級,最終在決賽以 42 分摘下銀牌,就此一戰成名。2019 年,他又在拿坡里世大運複製了一樣的成績,在亞錦賽也表現不俗,被視為我國東京奧運奪牌的重點選手之一。

1 2

興趣加上天份
一位國手養成的起點

因為四歲時在一間廟附近買了玩具槍而和射擊結緣,雙親笑說楊昆弼小時候去夜市玩射擊遊戲都能滿靶,覺得兒子有興趣又有天分,就盡量栽培。母親高明雪還透露,兒子每天訓練都從早上 8 點半練到下午 5 點。父親楊昭奮也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在奧運發光發熱、為國爭光。

雖然現在已是有名的國手,但走近楊昆弼身邊,仍能感受到他的樂天和親和力,就像鄰家男孩般溫暖。或許是這樣的性格使然,讓他能屢屢在大賽上克服壓力,創造出讓人驚奇的好成績。他笑說:「奧運目標交給教練去煩惱,我就是做好比賽的準備。」

2019 年 11 月的杜哈亞錦賽,楊昆弼在男子不定向飛靶獲得第 4 名,前 3 名皆為科威特選手,由於一個國家最多只能取得兩張東京奧運門票,加上他們已經有一名選手在其他比賽獲得資格,因此楊昆弼得以遞補入選。

2021 年前往東京參賽,是楊昆弼第二次闖進奧運殿堂,已經不能像上一次叩關奧運時一樣,只把它當成是另一場大型比賽。他坦言感受到了外界給予的壓力,雖然希望努力回應這一份期待,但也表示成績是次要,主要還是達成給自己設下的目標。

1 2 3

超齡抗壓力
「遊戲人生」的射擊哲學

一路走來始終陪伴楊昆弼的教練蕭政文,對於子弟兵的狀態反而不擔心,「他(楊昆弼)是大賽型的選手!現場人越多,他反而能打出更好的成績。」蕭政文說,楊昆弼有一顆大心臟,練習時他會分心,但到了比賽,特別是大賽上,他卻能專注在每一次射擊,準確的命中目標。

談起這種強大的心理素質,楊昆弼笑說,就是不要把結果看得那麼重,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,一定會遇到很多挫折,這時候不用太灰心,發現不足再去努力突破就好,畢竟每一次失敗都會成為未來成功的養分。而從 2016 年奧運後,又過了4年,自己也參加了更多比賽,這些經驗讓他更有信心,並且和許多場上的高手成為朋友,這是很好的人生歷練。

頂尖的體育選手常能在運動場上進入一種超凡入聖的狀態,NBA職籃球星魔術強森表示,自己有時候看籃框「會比海還大」,而一些職棒選手也說在狀況好的時候,連棒球上飛濺的汗水都看得清清楚楚。如同這些傑出的運動員,楊昆弼也曾有進入那個「領域」的時刻,「在射擊的時候,靶的速度會變慢,就像是打遊戲一樣。」他表示,自己很享受這種感覺,就像是玩電動吃到金幣不斷突破一樣——達成任務,然後邁入下一個關卡。

「保持熱情是很重要的」,楊昆弼透露自己一天練習要打 250 發、大概一箱的量,難免有時候會為了追求成績,而陷入瓶頸和一種鑽牛角尖的狀態。這時候適當的放空和休息讓自己遠離槍枝,比如說聽聽音樂和家人朋友聊天天,反而能重新找回最佳狀態。

1 2 3 4

不怕疫情攪局
化阻力為助力

由於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的疫情在全球造成重大影響,不僅東京奧運延到 2021 年 7 月舉辦,國際上幾乎所有比賽也都宣布暫停,許多選手認為會影響到行程,不過楊昆弼不改一貫的樂觀,直言:「多一年時間準備是好事。」

現在專心地在彰化田中靶場練習的他表示,「這裡採取會員制,所以防疫這一塊,比較不用擔心。」楊昆弼現在兼顧練習和學業,同時也繼續自己的「減重大業」。之前在公西靶場受訪時曾表示,為了身體健康,已經從原本的 110 公斤瘦到 96 公斤,未來還想繼續減到 90 公斤。不過,目前卡關在 95 公斤,他笑說真的是要忌口,一刻都不能鬆懈。「這就像是射擊一樣,子彈上膛後,要保持專注,直到達成目標。」

採訪/林建煌 圖/楊昆弼提供

© 2016 Copyright - 董氏基金會
- made by bouncin